国足化的中国男篮何去何从?

2023-08-29 17:13:31 来源:观察网

这届男篮,虽然没有老牌的明星成员,但是年轻有活力,各个位置没有短板,加上规划球员的加入,乔帅的到来,让大家看到了无限的可能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但是事实依然残酷,热身赛不提,输给塞尔维亚可以说差距巨大,对手也的确强的离谱。

但是面对南苏丹这样的菜鸡球队(除了胡投胡中的三分,一无是处,防守更是拉胯),男篮打成这样,实在让球迷沮丧和落寞。

回顾历史,不难发现,随着商业联赛的开展,我们的男篮就如男足一般,每况日下。

很多人说,都是因为市场不够放开,所以导致联赛不上不下,搞的球员训练不到位,竞争机制发挥不了作用。

但是真的如此吗?

首先搞商业化联赛,需要具备两大前提,一个是球员,一个是消费群体。我们来看看中国这两条是否具备。

一球员:

众所周知,我们与全球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不同,我们社会的上升通道是打开的,只要刻苦学习,就能获得国家的深造培养机会,从而获得上升的机会。

而大部分欧美拉非的国家,上升通道闭合,阶层固化。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享受快乐教育,毕业后随父辈工作。拉非国家贫民甚至只有犯罪和体育两条路。

于是乎,在中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,而职业运动员却屈指可数。而欧美拉非则有大量的年轻人进入专业的训练机构,近似养蛊的机制,不断有年轻球星诞生。

而近几年国内商业化的训练机构的门槛越来越高,穷文富武再次成为主流,培养一个孩子成为职业球员,目前的市场行情,在不考虑人情费的前提下,上千万是必须的。

而这个门槛再次阻挡了本就不多的工薪阶层。(所以目前的运动员呈现世家体系)

于是乎,中国的职业球员圈,就越来越小。统共就这点人,从小玩到大,职业赛场里发小们,互相衬托,互相助演,中超CBA如火如荼。

由于人数有限,所以根本谈不上竞争,有了位置,可算见到回头钱了,最怕的就是受伤,稳稳当当的多赚几年钱,比啥都重要。而仅有的一点经费,大头都要放在所谓的球星上,替补席的收入都不够维持训练,球员成长可想而知。

反观国外,由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所以竞争惨烈,卷到极致,伤病和职业生涯,远比不上眼前的机会重要。拼命表现,争取眼前的机会,导致涌现了无数励志故事。

二消费群体:

众所周知,仅仅一个职业联赛是养活不了整个运动的梯队的,就CBA来说,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篮球发展,需要有更多的低级联赛和半职业联赛,来不断的磨练和筛选运动员,给他们更多的上场机会来表现自己。但是这些比赛是有成本的,是需要观众的。

那么对于中国的工薪阶层,他们有钱看比赛吗?有时间看比赛吗?有精力看比赛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
不要说996也不说生儿育女,就每天朝九晚五,公交地铁,到家天都黑了,还要买菜做饭,去现场看比赛?

恐怕抖音刷一刷就睡着了吧。

我和网友开玩笑,月薪2w,每天10-15点,每周双休,我肯定场场不落。小区比赛我都去。

我再问问大家,每年在球票上过5000的,球员周边开销过5000的朋友,有多少?

网友和我玩笑说,去看球,不就是钱烧的吗?

试问,背着房贷车贷的朋友们,你们多久没被钱烧过了。

分割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既然完全不具备商业联赛的要素,我们的商业化体育的结果,必然是黑暗的,是腐朽的(男足反腐已经多次)。

继续持续下去,只能让项目越来越完蛋,让球迷越来越失望,最后完全毁掉这个运动。

分割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此我重新呼吁,举国体制。

我们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没有那么多钱搞体育,所以依然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。由专业的教练下到基层挑选苗子,安排训练,有了一定的成长,就可以安排进系统,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。而通过管理激励运动员的竞争,在大赛取得成绩后,再通过商业广告代言的方式,提高收入,同时反哺系统。

这一套其实我们玩的轻车熟路,很多优秀运动员也是这样诞生的。

希望足篮能够重回举国,至少回复亚洲霸主的地位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中公益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